Asking for Unconditional Offer

—— 一个签证申诉材料的写作案例
作者:钱坤强(嘉文博译写作总监)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签证官都是带着先入之见和有色眼镜来审视每一个签证申请者的,每一个申请者都被假定为具有移民倾向。换言之,每个申请者都是“移民倾向嫌疑犯”。在这个“有罪推定”的逻辑框架下,每个申请者只有能够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与移民倾向毫无干系,才有可能获得签证。而在签证名额有限的情况下,申请者即使能证明自己清白无辜,也会被签证官不顾事实地怀疑为具有移民倾向而遭拒签。签证官的主观任意性很强,甚至个人生活中的情绪波动也会左右他(她)的拒签与否。在签证官与申请者之间,由于签证官与申请者出发点全然不同,对同一事实的认定也会相应地截然不同。因此,在遭拒签后,除非你的申诉材料能从根本上扭转签证官以前的判断,否则一般都是徒劳无益、很难翻盘的。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使签证官放弃其先前的判断而接受申请者新作出的理由陈述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促使签证官作出艰难的自我否定呢?这就需要申请者让签证官意识到某一事实并非像该事实表面上让他(她)感到的那么简单,而是在它的背后隐含着远为深刻的内涵。申请者须让签证官意识到,这些隐含的内涵是十分充分且十分合理的,是值得他(她)三思的。
实际上,申诉材料的写作原则非常简单,那就是摆事实,进道理,据理力争,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可能从双方共同认定的事实中从申请者自己的角度挖掘出有利于自己的理据,并提请签证官注意某些关键性的但尚未被他(她)所认识到的信息。申诉内容必须超越此前已经递交的所有材料的内容,要有新意,不能重复既有内容。
所谓不卑不亢,就是要避免在拿不出实质性的申诉理由的情况下一味地哀求签证官高抬贵手,放你一马。这样做反而会被人瞧不起,更不可能让对方同意给予你签证了。但过于强硬的态度同样也不足取,你的好斗姿态只能引起对方更为好斗的立场,因为生杀予夺的主动权毕竟掌握在对方的手中,他(她)是绝对不可能被你吓唬住的。
在处理“晓之以理”(Appealing to Reason )和“动之以情”(Appealing to Emotion)的关系时,必须将“晓之以理”摆在前面,“动之以情”摆在后面。只有当你将确凿的事实摆在签证官面前,将道理丝丝入扣地一层层展示出来,使签证官不得不接受你的逻辑时,签证官才能对你有认同感,紧接着再“动之以情”,就会显得顺理成章。我们发现,电影中美国法庭上精彩的律师辩护无不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开始,再以有感染力的情绪将论辩的气氛推向高潮。人类有理智与情感两大 faculties ,只有同时诉诸于这两者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光“晓之以理”,只能让签证官觉得可以重新考虑你的case,但不一定能促使他(她)采取行动来彻底推翻早先时候做出的裁定。只有辅诸以“动之以情”这一环节,才能在有理的基础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签证官彻底地被 over-whelmed,从而达到改变原裁决的实效。当然,有一个极端也是需要避免的,那就是光进行煽情。这会流于感情的滥用,流于空洞无物,流于苍白。最后,无论是说理还是抒情,都要有的放矢,直面问题,不要躲躲闪闪,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有坦荡的胸怀,用真诚的人格赢得对方的尊重。在我为丁小姐撰写的材料中,我是通过多方面的精心设计来达到这些效果的。
首先,在开头部分,开门见山地说明签证官此前的拒签所依据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点一定要坚持,否则接下来的自我辩解就很难展开了)。紧接着,指出了拒签将会给申请者个人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带来的近期和远期的负面后果。最后说明通过这封申诉信,希望对方能纠正某些先前的想法,并形成某些全新的理解。
正文的第一个小标题为“没有获得硕士文凭并不能表明学习能力低下”。这一部分解释了申请人在获得文凭所需的12门课中,仅有1门没能通过,并且,只是因为没能赶上这门课的补考,才导致这门课最终没能通过。而之所以没能赶上补考,是因为有着一个远比补考意义重大的事情,即实习期间主持组织一个盛大的圣诞宴会。这一原因使得申请人即使蒙受个人损失,也在所不惜地要为他人在一个西方特殊的节日里带去快乐,同时也为着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能力。这里,一个中国女孩为了200个西方人在圣诞宴会上尽情享受而放弃补考(可出具实习证明来证实这一点),这应该是非常能打动人的一个情节。
接下来采用数字进行横向比较。瑞士学校一般只要求5.5-6.6/10分的及格率就可获得文凭,但申请人所在的学校却要求7.0/10分的及格率。在12门功课中得以通过11门,按瑞士全国平均水平来衡量,应该说是已达到了获得文凭的应有水准。通过补充说明申请人在国内只读过专科而从未读过本科这一事实,说明申请人作为一个东方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本身就属于一个不小的成就(an achievement in itself)。此外,还用了申请人实习期间的一次辉煌成功来弥补理论课学习上的不足。在整个这一部分中,从不利因素中尽可能挖掘出了有利于申请人的几大理由,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将缺点扭转成了优点。
第二个小标题为“为什么要在读完硕士课程后去攻读本科课程?”这部分首先承认了某个貌似荒诞、不合逻辑的事例,但随后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学校绝然不同的学术声望和课程设置,来解释第一个学校开设的所谓“硕士”课程实际上极为 basic and general ,远没有第二个学校本科课程那么专业和高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一流的学校,本科的含金量远高于二、三流学校硕士的含金量。读这样的本科无疑会使申请人的知识更加全面与扎实(尤其是由于她从未接受过本科教育)。
另外,申诉还在另一个层面上——未来的职业生涯——展开。二、三流学校basic和general的硕士课程所培养的是酒店前厅的基础性服务技能,而另一个学校的本科课程却含有大量的高级管理课,这恰好符合申请人对自己职业目标的规划——在完成学业之后回到中国,打入某顶级酒店中、高层管理团队, 从事高级的酒店管理。通过所有这一切的解释,原本显得极不合理、本末倒置的一件事情显得极其合理和顺理成章,可以使签证官豁然开朗。
第三个小标题为“毫无移民倾向”。这部分列举了三大理由来论证申请人丝毫不存在移民倾向。首先指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瑞士完备的法律体制和执法体系从来就是很难允许外国人移民的。第二是申请人学业上总共投入二百万人民币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费用,就是为了能从这笔庞大的教育投资中最终获益。最后是酒店管理行业在欧洲根本不可能有申请人的立足之地,相反,随着世界顶级酒店管理连锁企业在中国展开经营活动,中国将亟需像申请人这样一种既受过西方良好专业训练、又熟悉中国本土国情的人才。中国才是申请人真正的事业所在。
在第四和第五两个小标题所代表的两个部分中,叙述申请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不畏逆境、坚忍不拔、不断追求新的人生高度的个人形象。这两部分用近乎感人肺腑的事实,旨在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第四个小标题为“只有一个26岁的中国女性才能作出如此成熟的决定”。 这部分旨在将申请人年龄上的劣势转变为其思想和行动上的成熟这一优势。这部分强调,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弄清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相反,这是一个需要漫长探索的过程。申请人从最早做国际贸易,到放弃这个只与钱和物打交道的职业,到说服其父母支持她去学习一个全面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到先后参加5次托福考试终于获得Glion 学校的录取,到在瑞士进行一年半的学习和实习,真正热爱上酒店管理专业,到回国后又考雅思,又考托业,又学法语,为接下来在Lausanne 的学习做准备,所有这一切无不标志着申请人成熟的人生选择。这种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独特的成熟性还体现为申请人身上更为丰富的外语知识,更强的实际技能,以及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
最后一个小标题为“我何以如此意志坚定?”在这部分中,我为申请人设计的切入点是,一个东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女性,通过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来提高自身实力,以便争取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与男性的平等。这种“女性当自强”的主题无疑是完全与西方社会人权(不用说女权)思想相契合的,也是与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相一致的。
在申诉信的前面部分,已经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申请人进一步求学的动机和抱负。而现在,在信件的最后一部分,又以在 Lausanne 学院最后一次面试过程中发生的一问一答这一幕情景来进一步阐述这一动机——因为明知自己存在不足,所以才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这里,将 Lausanne 学院录取办公室负责了六次面试的官员经过多次慎重考察而录取申请人但签证官却对申请人进行拒签这两件事摆在一起进行对比,凸现了双重标准的自相矛盾。
在最后补充进去的结尾段中,非常贴切地拿申请人自己所学的、也是瑞士这个国家最引以为傲的Hospitality 产业来做文章。首先是给出了一个无懈可击而且也是十分动人的对Hospitality的定义,由于在上文已经把申请人的动机描述得如此情真意切,这最后一段文字可以婉转地提醒但又柔中带刚地警告瑞士的政府官员,可千万不要自己砸自己国家 Hospitality的金字招牌,千万要注意国际形象哟!
整篇文章写得回肠荡气,应用了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事实细节(factual details ),一切都是由感而发,有理而辩,用的都是西方式的思维模式和西方人直接就能理解的语汇,援引的也是能为西方人所认可的准则,语气和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为自己应有的权益据理力争,又坦荡地面对自己的失误和缺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真诚和直率。而这最后一点正是最为重要的。
最后,请务必记住签证申诉材料写作的下列关键词(key words):
事实·数据·细节·真实·真诚·说理·抒情·语气·动机·目标·言之有物·变不利为有利
嘉文博译郑重声明:
(1)
本网站所有案例及留学文书作品(包括“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目的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 “动机函”Motivation Letter,“推荐信”Recommendations / Referemces “, (小)短文”Essays,“学习计划”Study Plan,“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签证文书”Visa Application Documents 及“签证申诉信”Appeal Letter等等),版权均为嘉文博译所拥有。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违者自负法律责任。
(2)
本网站所有案例及留学文书作品(包括“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目的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 “动机函”Motivation Letter,“推荐信”Recommendations / Referemces “, (小)短文”Essays,“学习计划”Study Plan,“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签证文书”Visa Application Documents 及“签证申诉信”Appeal Letter等等),版权均为嘉文博译所拥有。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违者自负法律责任。仅供留学申请者在学习参考,不作其他任何用途。任何整句整段的抄袭,均有可能与其他访问本网站者当年递交的申请材料构成雷同,而遭到国外院校录取委员会“雷同探测器”软件的检测。一经发现,后果严重,导致申请失败。本网站对此概不负责。